假山現在是園林建筑中主要的藝術,充當體現出了一定的地位,到處都在體現出園林景觀學的美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各種樣式的園林工程中都有別具一格的體藝術美。因此,園林假山的建筑施工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非常有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然而相對于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的藝術和工藝技術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在園林造景中的功能
假山的造景功能表現在很多方面,如對園林空間進行劃分;組成園林的地形骨架和主景;擋土、護坡、駁岸和庭院及自然式花臺的布置。假山和園林的植物和建筑、場地及園路構成的景致,其自然氛圍較濃厚,而人工氣氛相應的降低了。
假山的堆疊技法
假山的疊石技法(或稱手法),以區(qū)域為標準,可分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南流派。但是清初的張漣、張然父子和李漁均為江南人氏,且一部分假山作品也留在了北京,所以江南疊山匠師對北京的假山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一般假山堆疊的造型技法采用的均是基本的造型技法及形式,即將山石和山石有機結合,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山石為主、植物為輔――層次分明、靜中有動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視線集中的地方特置大塊山石;或安置于公園主景區(qū)、草坪一角、軸線焦點等構成較醒目的點景。常將植物置于山石周圍,起到前置襯托或背景烘托的作用,組成的園林景致靜中有動,且層次感較強。以上以山石為主的造景形式,在園林中可充當框景、障景和對景,以此來增加層次感,并對空間進行劃分,提升它的觀賞價值。
植物為主、山石為輔――反樸歸真、自然野趣
山石作為布設植物時的配景,將自然植物群落的景致充分表現出來。這種設計理念將植物作為主景,其他自然要素,如疊山、石頭起輔助作用,在建筑物的前方和轉角處、欄桿、綠地邊緣、樹叢、綠籬及道路兩旁栽種花卉植物,如一二年生的宿根花卉花卉等,以自然式帶狀混合栽種花境,此種植物群落屬于仿自然式,加之石頭作為襯托使親切自然的景致更穩(wěn)定協調,且具備歷史性。
例如,在環(huán)境一角布設一些植株及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石頭疏密得當,大的、小的相呼應,石塊間的植物合理的組合在一起,形態(tài)靈活多樣,參差錯落。將翠竹林設置在干道兩側作為主景,林下配有的花卉、爬藤等陰生植物,再將二三一組的石塊布置在這些植物之間,駐足觀賞,如置身效野山林,這種山野景致令人神往。
常見的假山施工方式
根據園林景觀設計中假山的應用情況可知,比較常見的假山施工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幾種:一是,特置方式。通常特置山石的體型秀比較大,并有著比較的特點,如折皺很多、窩洞很多、形狀特等。在實踐過程中,特置山石在園林入門處、水池邊、亭側廊間等位置放置,其石觀賞距離需要控制在1:2和1:3之間,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景觀價值。二是,對置方式。一般在建筑中軸線兩側、道路兩旁對稱放置的山石,被稱作是對置方式。這些山石一般形狀變化較多,可以是大石塊,也可以是小石塊拼湊在一起,可以有效發(fā)揮陪襯和增加景觀效果的作用。三是,散置放式。在粉墻上、園門兩側、山坡位置,散置比較小的石塊,需要主次分明、有聚有散、層次清晰等,才能與其它景物的結合在一起。四是,群置方式。在空間范圍比較大的區(qū)域放置石塊,其堆放體積、數量等都各不一樣,需要通過以多代少、以大代小的方式來構造景觀,才能真正達到豐富園林景觀的作用。